大幅增加成本浪费:间距过小时,需安装的抗震支架数量会远超合理设计值,直接导致钢材、螺栓、连接件等材料采购量激增,造成材料成本的不必要支出。同时,额外的支架安装需要更多施工人员投入,不仅增加人工费用,还需消耗更多辅助耗材(如膨胀螺栓、密封胶等),且后期材料运输、仓储的成本也会随之上升,整体施工总成本大幅提高。
严重降低施工效率:密集的支架安装需要频繁进行现场定位、测量放线,每增加一个支架就需额外完成打孔、固定、调校等工序,显著延长单段桥架的安装时间。此外,过多支架可能与现场其他机电管线(如水管、风管)或建筑结构构件(如梁、柱)产生位置冲突,需反复调整支架安装位置,进一步增加协调工作量,导致整体施工工期延误。
过度占用安装空间:在建筑机电管线密集的吊顶、管井等狭小空间内,间距过小的抗震支架会大量占用有限空间,挤压其他管线的安装位置。这可能导致部分管线无法按原设计路径排布,被迫改变走向或缩小间距,不仅影响管线排布的合理性与美观度,还可能因管线间距不足引发散热不良、检修通道狭窄等后续问题,甚至需要重新优化整体管线设计方案。
给后期运维带来阻碍:支架过密会使桥架之间及桥架与其他设备的操作空间变得极为狭窄,后期进行线缆巡检时,工作人员难以近距离观察线缆状态;若需更换故障线缆或维修桥架,工具也无法顺利施展,导致运维工作效率大幅降低,甚至可能因操作空间受限而引发安全事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