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镀锌电缆桥架的生产制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涵盖多个关键环节,每个环节都紧密关联,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质量。具体过程如下:
原材料准备:通常选用低碳钢作为生产热镀锌电缆桥架的主要材料,其中以 Q235 钢材最为常见,因为它不仅成本较低,而且具有良好的可塑性,非常适合后续的加工成型。原材料入场后,需严格进行质量检验,通过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方法,对钢材的外观、含碳量、硫磷含量等指标进行细致检测,确保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。只有检测合格的钢材,才会根据桥架的设计尺寸,使用剪板机、数控切割机等专业设备,精准切割成底板、侧板、横档等部件,切割精度一般需控制在 ±1mm 以内,为后续生产奠定基础。
加工成型:首先利用冲压模具对切割好的部件进行加工,制作出连接孔、散热孔等结构,确保孔洞位置精准、边缘平滑。接着,通过折弯机将钢板按照设计要求折弯,形成 U 型、槽型或托盘型等桥架主体结构,折弯角度必须严格符合设计,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导致变形。然后,使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、电弧焊等焊接工艺,将各个部件组装成桥架,焊接时要精确控制电流和焊接速度,保证焊缝饱满、无虚焊漏焊。焊接完成后,还需对桥架进行去毛刺、打磨处理,消除表面的焊渣和尖锐边缘,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划伤电缆或操作人员。最后进行预拼装与校正,检查桥架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,如有变形及时调整。
表面热镀锌处理:这是赋予桥架优异耐腐蚀性能的核心步骤。第一步脱脂,将桥架浸入氢氧化钠、碳酸钠等碱性溶液中,或采用超声波清洗的方式,彻底去除表面的油污、油脂和润滑剂,保证后续镀锌层能与基材牢固结合。第二步酸洗,把桥架放入盐酸或硫酸溶液中,去除表面的氧化皮、铁锈等杂质,酸洗时间需根据钢材锈蚀程度严格控制在 5 - 15 分钟,防止过度腐蚀。酸洗后,用清水反复冲洗,去除残留酸液,随后浸入碳酸钠溶液进行中和。接着,将处理干净的桥架浸入 450 - 480℃的熔融锌液中,保持 3 - 5 分钟(根据钢材厚度调整),使锌液与钢材发生化学反应,在表面形成锌铁合金层和纯锌层,室外用桥架合金层厚度一般为 60 - 80μm,室内用为 30 - 50μm。镀锌完成后,通过空气或水冷却桥架至室温,部分工艺还会进行钝化处理,如铬酸盐钝化,进一步提升表面光泽度和耐盐雾性能,使桥架能达到 1000 小时以上无红锈。
质量检验:质量检测贯穿生产全过程,外观检查主要查看桥架表面是否光滑均匀,有无漏镀、锌瘤、气泡、划伤等缺陷,合格的镀锌层应呈银白色或略带蓝色,无明显色差;使用磁性测厚仪精确测量镀锌层厚度,保证平均厚度达标,局部厚度不低于标准值的 80%;通过划格法、锤击法测试镀层附着力,确保镀层与基材结合牢固,不脱落、不剥离;此外,还会抽样进行承载能力测试,模拟实际荷载条件,检验桥架是否变形或断裂,确保其符合设计承载要求。
成品包装:质量检验合格的桥架,先进行最后的清洁,去除表面残留污渍,必要时涂抹防锈油或包裹塑料薄膜,防止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出现磕碰、受潮等情况。然后,根据不同的规格和型号,将桥架分类进行包装,常见的包装方式有木箱包装、纸箱包装或托盘捆扎。包装完成后,为方便客户验收和追溯,还会附上产品合格证、检测报告等文件,清晰标明品牌、型号、材质、执行标准、生产日期等信息。